2015年3月30日星期一

“生”“死”共存就是生命‧冯以量:追求善终是每个人权力

星洲日報2015.03.30

“生”“死”共存就是生命‧冯以量:追求善终是每个人权力

(柔佛‧新山29日讯)“死亡来临前,我可以为你做些什么?”面对每一宗个案时,大马临终关怀推动者冯以量都会在心中默默问这一句话,因为受本地社会文化的影响,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这一句话,而这就是将“生”与“死”分得很开的文化。

担任辅导员兼医疗社工多年,冯以量学会了以“含蓄”的方式,为临终病人献上关怀及协助。

他认为,“生”与“死”并不是分开的个体,而应该将“他们”共存,而这就是生命。

而现今社会,传统医疗哲学的“医病”及“救命”已不完全能套用在现实生活中,反而取而代之的,即是现代医学哲学,讲究的是“医人”及“生活质量”,让病人感受身心灵的满足,生命最后的尊严。

“很多人问我,我的工作到底是在做什么?其实就是三点:让准备离去的人得善终,让活下来的人得善生,让他们都得善别。”

冯以量认为,每个人都会面对死亡,但追求善终是每个人的权力。

冯以量昨晚带着他的著作《善终》,到新山南方大学学院与本地民众见面及交流,与大家“听生死说故事”。

讲座会在该校大讲堂举行,现场座无虚席,超过300名民众们在笑声及感动的泪水之间,聆听现年43岁的冯以量说着他与已过世的父亲、病患个案及自己的故事,在故事中学习爱的方式。

学会“放手”也是爱

谈到临终关怀,很多家属往往会以“牵手的爱”来体现自己的关爱及孝心,而这牵手的爱,就是在临终病人临走前,决定急救,挽回那已脆弱的生命。

冯以量形容,很多人都以“牵手”当作爱,但大家可能忘了,“放手”其实也是一种爱。

他说,也许是受到连续剧的剧情影响,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彷佛死亡之前必定是一番急救,但其实对于临终病患而言,急救或许对他们而言是件痛苦的事。

“想一想,若急救后,你必须插着喉管,被绑着手脚躺在病床上,这是你要的吗?”

“从一些个案中不难发现,往往会要求急救的,通常都不是临终病患的主要照顾者,所以,他们不知道临终病患之前有否交代自己想不想被急救。”

尽管如此,冯以量也希望民众不要误会,他并不是鼓吹大家放弃急救,但急救的时候及情况才是决定的要素。

回归他心中默默问的问题——死亡来临前,我可以为你做些什么?

经历无数个案的冯以量为病人归类了三项,即:(一)临终的照顾;(二)葬礼的计划;(三)死后的遗愿。

他认为,老天爷对患病病患很不错,让他们有时间面对自己的死亡,交代及选择自己的所有东西,让生命的结束能多么地漂亮,所以,他一再强调善终的重要性,并会持续的推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