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7日星期五

治国理念大不问 李光耀马哈迪瑜亮情结

星洲日报2015.03.28

治国理念大不问 李光耀马哈迪瑜亮情结

李光耀眼中的马哈迪:
李光耀:以国家利益为先 马哈迪坚定果断

    在《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中提到,“尽管与马哈迪有过纠纷,从1981年至1990年,在他担任首相直至我卸任的那9年里,我跟他在解决双边问题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比(第二任首相敦拉萨)拉萨和(第三任首相敦胡先翁)胡先翁在位的12年还多。”

    “马哈迪坚定果断,在政治上又获得允分的支持,这让他足以超越基层的偏见,以国家利益为先。”

    马新分家之前,马哈迪和李光耀在国会施展唇枪舌剑;但是在分家后,李光耀认为必须向当时可能成为首相的副首相马哈迪伸出友谊之手,李于1978年邀清马到访新国。

    “我知道他(马哈迪)是一个凶狠顽强的斗上,当年就见证过他怎么在东姑(人马第一任首相)权势的巅峰期同东姑斗争。他被逐出巫统,可是并没有因此放弃。当我们还属于马来西亚的时候,我不介意与他起冲突,但是两个独立国家之间的政治却是截然两回事。所以我主动请他来对话,好消除过去的芥蒂。”

指马哈迪曾对新加坡反感

    两人在后来数次的会面中交换意见,消除猜疑。李光耀提及,马哈迪单刀直入问新加坡建立武装部队的原因,李也直接回答,此举是为了防患未然,一旦水供切断,武装部队即可派上用场。

    回忆录也提及,马哈迪直言不讳对新加坡反感。他追述他在新加坡念医科的时候,一名华裔德士司机载他到一名女性朋友的家,司机把他送到佣人宿舍,他无法忘怀这段侮辱,他说,新加坡华人看不起马来人。

    在《李光耀: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中,李光耀也不忘提到马哈迪,他说他不曾如马哈迪般贬低本身的接班人,而只是扮演劝谏下一代领袖的责任。

    “如果接棒的新总理失败,就是我的失败。马哈迪从来没有这么想,他贬低自己的接班人。”

马哈迪眼中的李光耀
马哈迪:曾有多次冲突 不喜欢李光耀说教

    马哈迪在2011年推出的回忆录《医生当家》也提到李光耀,指两人在1964至1965年担任国会议员期间,有过多次的冲突。

    马哈迪不讳言,他不喜欢李光耀没完没了的说教,认为大马应该怎么做或应该是怎么样的。

    不过他表示,在他担首相之后,他仍决定跟新加坡维持友好的双边关系。

曾怀疑李想当大马首相

    他说,马新两国的外交政策一直允满挑战,他怀疑李光耀一度想当大马的首相。

    “我可能看错,但我怀疑李光耀曾有当大马首相的念头。对李光耀来说,新加坡太小,不足于让他发挥‘巨大’的才华。”

    他认为’假如大马像新加坡一样,出现以华裔人口占多数的局面,那么,李光耀很有可能受到拥护,并被选为马来西亚的首相。

    他指出,东姑阿都拉曼对李光耀感到很失望,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PAP)在新加坡活动,却选择在大马参加1964年全国大选,不过最终遭受重挫,只赢得1席。

狮城脱离大马归咎李光耀

    马哈迪于2009年接受《马来西亚前锋报》专访时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应该归咎于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

    他也认为东姑阿都拉曼计算错误,指东姑以为沙巴和砂拉越的加入会令华人人口减少,但实际是东马的马来人人口比新加坡华人人口少。

    “新加坡75%人口是华人,因此,若接受东马和新加坡,华人人口将会增加;东姑担心马来人分裂会导致我们失去权力,所以决定让新加坡脱离大马。”

李光耀“越界”扩展政治势力

    他声称李光耀在1964年时,违反了与东姑之间订立的“非正式协议”,在有关协议下,李光耀所属的人民行动党应该把其影响力限制在新加坡,而不得“越界”到马来半岛或东马。

    他说,但在1964年大选,人民行动党曾试图越界到这里来,他们用的口号是“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  ,这给人的印象是华人受到了威胁,仿佛马来西业只属于马来人。

    “这种情绪是由李光耀宣扬的,东姑看到了里面潜在的危险,所以他决定分开新加坡及让它独立。”

李光耀和马哈迪恩怨缘 拆除新柔长堤谈判结怨

    大马前首相敦马哈迪和新加坡资政李光耀的最大笔“恩怨”,要数拆除新柔长堤课题。

    1990年,前首相马哈迪派遣财政部长达因和新加坡谈判达致一份协议,过后马哈迪却否定把马来亚铁道公司在新加坡市中心的丹绒巴葛火车站海关、移民及检疫站迁至北部边界的兀兰,使到双边的谈判陷入僵局。

    1995年,马哈迪再提出要拆除长堤,改建一条大桥衔接新马两地。但是,新加坡因双边的多项课题谈判未妥而不同意这项建议,以致马哈迪单方面宣布大马将改建大桥,并把直桥改为弯桥,衔接至新加坡领土上的长堤,名为美景大桥。

    马哈迪转位给敦阿都拉后,阿都拉腰斩备受新加坡反对的弯桥计划,尽管受马哈迪抨击,但却大大改善双边关系。

    新柔长堤因美景大桥计划的搁置,以致去年底启用的新关卡被迫使用一条弯弯曲曲的临时通道衔接至长堤,不但无法达成纾解出入境的交通阻塞问题,还冲击到新山市的商业活动。至于第二通道因偏远新山市,而且过路费高昂,以致少人问津。

    目前,新马两地之间的主要陆路联系是有85年历史的新柔长堤和使用了12年的振林山第二通道。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在4月走马上任后,于5月就到新加坡拜访新总理李显龙。双方当时也就数项课题,包括马新两国同意在柔佛州东部兴建第三座大桥,同时也将扩建衔接两国的柔佛长堤。

李光耀眼中的纳吉
清楚和新加坡合作带来好处  李光耀:纳吉是理性领袖

    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就任不久后,李光耀形容他是一名理智的国家领袖,因为纳吉清楚了解与新加坡合作可以为大马带来好处,不过,马来社群的情绪问题对纳吉是一项障碍。

    “纳吉是一名理性的领袖,他知道跟我们(新加坡)合作,可以为大马带来好处。”

    李光耀在其著作中指出,尽管如此,纳吉必须面对国内一些内部情绪问题,这和其他国的政治人物一样。

    他指出,大马目前的政治仍以马来族群为主,这将成为马新两国促进和谐关系的绊脚石。

    他说,新加坡与大马不同,新加坡是一个实施“选贤任能”制度的国家,各族在社会或经济领域中取得平衡。

    “我所有定居在吉隆坡的亲戚已经移民到澳洲,因为他们已放弃。相反地,定居在新加坡的人,最终依然希望继续留在新加坡。”

    在纳吉担任首相两年后,也就是2011年,李光耀受访时提到纳吉,称赞纳吉是一位“想做事”的首相。

    他认为,马新关系一向是个复杂的课题,双方都带着很多历史包袱,丰好的是,大马现在有位“想做事”的首相,因此他选择与新加坡谈判,以取得互惠双赢。

    “纳吉要大马与新加坡有更好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讨论建地铁。他也认为新加坡和依斯干达经济特区的关系有如香港与深圳的关系,只要妥善发展,就能取得互惠双赢。”

    “不过,如果大马的领导层出现变动,一切随时可能回到原点。”

在其他人眼里 马哈迪拒与新加坡协商 纳吉破冰 2国关系更佳

    《与李光耀对话》及<与马哈迪对话)作者汤姆普雷特认为,2011年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访问时说,马哈迪不在乎是否和新加坡和平共处,因为马哈迪认为李光耀是一个“精明的谈判家”,所以马来西亚从不和新加坡协商。

    他说,纳吉极欲使马新关系更上一层楼,因而与新加坡签署了过去马哈迪时代不会签署的协议(例如去年两国签署有关铁路土地问题的土地协议),以使两国关系能更和平发展。

    “我访问马哈迪时间他,为何不与新加坡签署协议?他说因为和新加坡协商是不会取得有利协议的;但为什么现任首相(纳吉)愿意签署?他说,因为纳吉要的是和平共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