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9日星期日

永别了,李光耀先生

星洲日报2015.03.30


永别了,李光耀先生
林明华

    对于我,这位先生,既熟悉,又陌生;既钦佩,又无法完全认同。他的一生,实在是太精彩了,也或多或少影响了我。

    70年代,高中毕业后,是新加坡,给了我第一份工作。我的三个姐姐嫁去新加坡,一个弟弟也定居狮城,现在,他们都是新加坡公民。

    住在新山,我无时无刻都受到新加坡因素的影响,从小,我就看新加坡的电视,听新加坡的广播。我还记得,80年代,我回到新山,加入星洲日报成为记者,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和几位同业骑摩哆车越堤到彼岸的新加坡,去买衣,买干粮,买手表,买计算机,买水果,然后大包小包的带回新山。我当记者时的第一架相机’也是在新加坡买的。新加坡的书城,是我周假时爱去之处,我的第一批新闻参考书,也是在书城头的。

    这些,看似都和李光耀无关;但无处不是李光耀的影子。李光耀,在我(更贴切的说,是我这一代的新山华人)的成长过程中,一直都起着挥之不去的影响。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李光耀,他对付政敌特别是左翼同志,是那么冷酷与无情;他关闭了东南业最高也是唯一的华文大学一一南洋大学,使新加坡的华校走入了历史,这些,都令一些人至今对他恨之入骨,甚至有人他去世后燃放鞭炮,以泄当年之恨。

    讨厌李光耀的人,不只是左翼人士,在七十年代,我的一些右倾的朋友,特别是马华的党员,每当谈起李光耀,也一样咬牙切齿,狠批他卖华,骂他当年违反协议跨海进入联邦参选,企图取代马华代表华人的地位。

    但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都无法否认,就发展而言,新加坡是成功的,甚至可被誉为一个典范;更为讽刺的是,那些曾经狠批他的教育政策的人,那些人前人后都痛骂李光耀消火华文教育的人,私底下却纷纷把孩子送去新加坡求学,他们的孩子,后来几乎都留在新加坡发展,还成为新加坡公民,再也不回来了。

    被批为反华教分子,或是李光耀此生最大的污点,也是他一直耿耿于怀的事。因此,他曾一再为自己的语文政策辩护,至死仍坚信,如果不是他选择了英文作为新加坡人的第一语文,新加坡今天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也不会是个和谐团结的国家。他也否认自己是反华教分子,认为那是对他的极大污蔑,作为反击,他把3个孩子都都送入华校受教育,并嘲讽那些批评他的人自诩是华教斗士,却口是心非,把孩子送入英校。

    李光耀年轻时和左翼人士共同奋斗,后来却与左翼同志彻底决裂,并把数以百计的同志逮捕入狱,左派朋友因此说他是踏着左派同志的尸体成就自己。但换个角度和立场反思,如果当年获胜的是左翼,左翼政权会放过李光罐吗?左翼政权对付李光耀的手段,比李光耀仁慈吗?

    如果说那些批李人士自我矛盾,那李光耀又如何?他曾经高举反共大旗,后来又与共产中国密切交往,使新加坡成为最早搭上中国经济崛起列车的国家之一。但若说李光耀是个矛盾的人,不如说他是个最现实的务实主义者,而且眼光锐利,有着高瞻远瞩的视野。

    毛泽东说过,政治就是搞你下台,让我上台。转为我们最熟悉的活,这就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理论。李光耀的过人之处,是他不只会搞政治,也会搞经济。他把一个没有资源,原本肮脏、落后,且贪污横行的小国,建设成一个清洁、进步、繁荣、廉洁且自豪的“小红点”,在岛国人民心中,他确实是伟大的,他的贡献与地位,从数以百万国民顶着骄阳,排队排上几个小时前去他的停柩处或吊唁处向他致敬,并流着眼泪冒著倾盆大雨送别他,就足以说明一切。

    脸书上,友人留言:有些人站在高处却受万人诅咒,有人躺下却受万人敬仰。李光耀的何者,恐怕永远都有争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