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7日星期五

曾有逾60船出海捕捉 石文丁水母业风光一时

星洲日报2010.09.08

曾有逾60船出海捕捉 石文丁水母业风光一时
李慧婷报导
 
    “由于水母有季节性之分及产量不稳定,腌制水母的原料价格日益高涨,同时也面对人手短缺问题困扰,因此捕捉及加工处理水母的村民也慢慢地减少,目前石文丁渔村仅剩下一户渔民仍有捕捉及加工处理水母。”
 
    峇株巴辖具有逾百年历史的石文丁渔村,素有“水母之乡”的美丽称号,逾30年前,当地曾以捕捉及加工处理水母而闻名,大部分渔民除了出海捕鱼外,也以捕捉水母为生。
 
    石文丁渔村邻近海域盛产水母,产量甚至比鱼虾还多,因此渔民除了捕捉鱼虾外,也能捕捉到各种类水母,因此早期吸引不少渔民纷纷加入捕捉水母的行列,以增加收入来源。
 
    在巅峰时期,当地出海捕鱼的渔船有逾60艘,非常壮观,渔民早出晚归,有者更依据潮水的涨退时间,在一天内数度出海,以捕捉更多的各类海产。
 
    当时的捕鱼人家开乘浅海渔船出海,以“七星网”大量捕捉水母,每捕捉到一只体型适中的水母售卖给批发商,便能赚取约15仙的收入。
 
“一站式”生产
 
    随着捕捉水母人家日益增加,在渔村内为水母进行加工及批发销售的业者也纷纷涌现,从捕捉水母、清理加工、包装直至批发销售,皆有着“一站式”的生产流程而闻名一时。
 
    但由于水母有季节性之分及产量不稳定,腌制水母的原料价格日益高涨,同时也面对人手短缺问题困扰,因此捕捉及加工处理水母的村民也慢慢地减少,目前石文丁渔村仅剩下一户渔民仍有捕捉及加工处理水母。
 
    蔡清福(56岁)与侄儿蔡怀忠(逾40岁),就是石文丁渔村内目前仅存仍在捕捉及加工处理水母的人家,但如今2人也非大量捕捉水母及加工处理,他们通常在出海捕鱼时也捕捉一些水母,有限地以人工进行处理及腌制工作。
 
    这户蔡氏渔民在保留这赚取一些额外收入机会的同时,也将这经历两代村民的谋生方式,完整的保存下来。
 
    蔡清福表示,若他们日后不再捕捉水母,这令石文丁闻名一时的水母加工行业,相信就会在时代的步伐中渐渐消失。
 
渔民只捕捉2种水母
 
    外表粘粘滑滑的水母,乍看之下就好像爽口的果冻一般,未清除汁液及内脏的水母呈半透明状,当表皮、内脏及汁液被刮除后,水母就呈现几近透明的状态。
 
    蔡清福拥有逾40年的捕鱼经验,他说海水在涨潮及退潮期间显得非常平静,因此水母会在此时纷纷露出海面,渔民便以传统方式打捞起大批大大小小的水母,再筛选出适于食用的水母种类。
 
汁液会使皮肤痕痒
 
    “水母的汁液会使人的皮肤感到痕痒,因此在捕捉及处理水母时都需戴上手套,但长期接触水母下来,我们也似乎有了一定的‘免疫力’,有时无需戴手套也能直接触摸水母。”
 
    他说,当地海域的水母种类繁多,但通常渔民只捕捉其中2种较适合食用的水母,其中一种水母表层布满犹如“青春痘”般的颗粒,这类水母常年都能捕捉到,口感较硬但却爽口。
 
    “另一种就是较多人喜爱,口感较软的水母,这类水母只在农历新年至约农历八月期间才能捕捉到,一旦过了这个季节就比较少见。”
 
   他表示,由于水母脚部的收购价不高,腌制过程也比较繁杂,并拥有一定的重量,渔民为了减轻船只的重量,都会在海中直接将水母的脚部切除,只拿取其余的肢体部分。
 
    “早期开始捕捉水母时,水母的数量非常多,一撒网便能捉到不少的水母,渐渐有越来越多渔民加入捕捉水母的行列,而随着季节变换,水母产量会逐渐减少,那时渔民还得动用工具出海寻找水母的‘踪迹’。”
 
利润少渐步入黄昏行业
 
    蔡清福表示,现在仍有逾40户村民从事捕鱼工作,但年轻一辈纷纷到外地升学或工作,因此目前村内踏足这份行业的年轻人并不多,加上当地2间专门加工处理水母的工厂因面临人手短缺问题而结束营业,因此渔民都不再捕捉水母,仅剩下他们一家渔民仍有继续经营这门生意。
 
    他说,由于新鲜水母的售价涨幅不大,由最早期的每只约15仙慢慢增加5仙,10仙,经过数十年涨至目前的50仙,但腌制水母的原料价格涨幅却十分惊人,使到不少人因利润不高,及各种因素而被迫渐渐放弃这个行业。
 
    “当时渔民将所捕获的水母,卖给村内专门收购并进行加工处理的厂家或自行处理加工。高峰期时,村内加工厂的人手应付不来,渔民还得将大批水母运载到临近的亚音港,售卖给当地的加工处理厂,与现况差异甚远。”
 
    他表示,目前除了他们这户人家外,柔州龟咯及亚音港也有人加工处理水母,早期当地渔民依据海潮的涨退一天出海3次左右,每趟都能捕获100只至300只不等的水母。
 
捕捉上岸须尽快加工处理
 
    刚捕捉上岸的水母必须尽快加工处理,以保持其新鲜度,而且整个处理过程都必须使用海水,才不会影响水母的质量。
 
    处理水母首先需先清除内脏和黏糊糊的汁液,同时也需将表层拭刮干净。处理水母的过程也非常考功夫,因为水母颇为柔软,如果拭刮力度拿捏不当,很容易就会刮破水母,影响其外观。
 
    已清理干净的水母将浸泡在水中,并撒上大量的盐腌制数天,在腌制过程中水母体内的水分会不断排除,因此须将多余的水分抽出,接着再进行另一轮的滤干过程。
 
    蔡清福表示,水母经过逾一星期的滤干及腌制过程,将形成薄薄的片状,这时就需再进行清洗过程,并小心翼翼折迭好加以保存。
 
    他说,仅以盐和矾腌制的水母没有添加防腐剂,能存放长达约6个月。他们有时会处理逾千只水母,然后再售卖给批发商,但也有不少老饕会自行前来选购。
 
水母加工无法以机器代劳
周财生:曾动员全家投入工作
 
    周财生(34岁)在石文丁渔村长大,其父亲已故周克福早年也以捕鱼为生,后来于当地盛行捕捉及加工处理水母时期转行,成为村内最大型的水母加工厂经营者。
 
    周财生表示,水母的处理及加工过程属于一次性,且是无法由机器取代的工作,因此在产量极多的时期,需要众多人力才能尽快完成处理及腌制工作,以免水母因水分不断流失而坏死。
 
高峰期曾收购逾2千只水母
 
    “水母产量分有季节性,当有渔民捕捉到大量水母时,我们经常全家总动员,一家大小约10人都投入处理水母的工作,有时甚至赶工至深夜时分。在高峰期时,我们也曾一次向众多渔民收购逾2千只水母,整个过程非常繁重及庞大。”
 
    “水母处理过程繁杂,当时也非常难聘请到员工,所以村内不少妇女都会到我们的工厂兼职,除了缝制工作外,加工处理水母也是不少村民的副业。”
 
    他说,当时水母的需求量很大,已处理成薄片的水母被包装成一箱箱待售,每箱重25公斤,分别售卖给批发商后再转卖到各地餐馆等,其中还包括新加坡批发商。
 
    “早期村内还有另一间也是专门处理及加工水母成品的工厂,此外还有逾30户渔民也自行加工处理所捕获的水母,但由于腌制原料如盐和矾的价格不断上涨,同时也面对严重人手短缺问题,因此我们在2000年时逐步关闭加工厂,其它加工厂随后也相继结束营业。”
 
    他表示,他原想继承父业,但是由于多方考察皆无法以机器改进代劳,因此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不得已之下唯有抱着不舍的心情,结束这经历两代人的家族生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