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2015.03.28
这些天,有关亚洲巨人李光耀的事迹,大量的涌现在报章、网煤和电视台。
我对李光耀有一份敬仰之情,即便在他走后的那一天,一个长辈向我陈述他如何痛恨李光耀当年一声令下关闭南洋大学、取消方言节目,和在长辈眼里几乎是“消灭”华文教育的种种事迹,却不减我对李光耀的敬重。
也在这些天,重新翻阅了《李光耀观天下》和《李光耀: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细读当中一些描述新加坡如何艰难走过建国之路,在李光耀强烈的忧患和爱国意识中,如何一步一脚印把蕞尔小国的新加坡从无变到有,在各界的质疑和不看好下,付出心力和时间,让新加坡从第三世界国家,跃升为第一世界。
李光耀当年关闭南大的决定,至今仍是许多华教人士心中的最痛,尽管事过境迁,许多华教界朋友对他的恨意丝毫未消。朋友甚至引用已故周恩来对李光耀的形容:“李光耀是一个香蕉人,虽然拥有黄皮肤,思想确实白人”,痛斥他是华教史上的千古罪人。
动荡时代的历史抉择,是对或错?抑或是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百分百的错?无论如何,李光耀当年的铁腕政策也确实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赞誉声中,也背负一生的骂名。
翻阅《李光耀观天下》其中13页叙述马来西亚的篇章,不得不说虽然马新两国当年因了解而分开,以李光耀对马来西亚的了解,甚至比大马的在位领袖看得更透彻。
9月16日是马来亚半岛、新加坡、砂拉越和沙巴的参组马来西亚纪念日,这一天也是李光耀的生日,但在参组的两年后,也即是1965年的8月9日成了马新分道扬镳的日子。
也在每年的这一天,都会不自觉地自问:“如果’砂拉越和沙巴当年也追随新加坡的步伐,今天的砂拉越和沙巴是境况不如眼前,还是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
长年旅居新加坡的砂拉越之子感叹,上天只赐给新加坡空气、水和有限的国土,而上天厚赐砂拉越乃至大马富饶的资源,但两地发展面貌的极大差别,让人见证后天的努力确实可以改变一切。
《李光耀观天下》一针见血的分析,刺痛了很多人的心,却不得不承认这是无法回避的残酷事实。
李老说,英国人在离开时给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留下大致相同的遗产,两国在后殖民时期的发展水平也旗鼓相当。但是,两个国家在1965年以后选择的道路却是迥然不同。不必赘述,对照当前的景象,两国无论在形象和软硬体上的比较,只能用天壤之别来形容。
翻阅砂拉越的历史,短暂77天的独立,也予人无限的唏嘘和想象。
如果,砂拉越和沙巴当年也步新加坡的后尘,今天的砂沙会不会是富甲一方?
如果,短暂的独立不是历史篇中的一个小章节,单凭丰富的天然资源,辽阔的土地,砂拉越的成就或许已经超越新加坡。
如果,砂沙享有的自主权不限于20条款,享有比今天更多的自主权和更大的话语权,砂拉越今天或许无须苦苦还在争取提高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税,仰仗中央行事。
如果……,还是理智、清醒地告诉自己,别再如果,也没有如果了。历史,从来没有如果,也没有回头路。
李光耀的离去,让人感叹的岂止是强人从此告别,从连篇累牍的发展事迹到个人的内心故事,从艳阳下排起长长的吊唁人龙,从岛国人民哀伤的神情和夺眶泪水中,我们看到的是自惭形秽的身影。
如果,已没有如果……
何俐萍
这些天,有关亚洲巨人李光耀的事迹,大量的涌现在报章、网煤和电视台。
我对李光耀有一份敬仰之情,即便在他走后的那一天,一个长辈向我陈述他如何痛恨李光耀当年一声令下关闭南洋大学、取消方言节目,和在长辈眼里几乎是“消灭”华文教育的种种事迹,却不减我对李光耀的敬重。
也在这些天,重新翻阅了《李光耀观天下》和《李光耀: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细读当中一些描述新加坡如何艰难走过建国之路,在李光耀强烈的忧患和爱国意识中,如何一步一脚印把蕞尔小国的新加坡从无变到有,在各界的质疑和不看好下,付出心力和时间,让新加坡从第三世界国家,跃升为第一世界。
李光耀当年关闭南大的决定,至今仍是许多华教人士心中的最痛,尽管事过境迁,许多华教界朋友对他的恨意丝毫未消。朋友甚至引用已故周恩来对李光耀的形容:“李光耀是一个香蕉人,虽然拥有黄皮肤,思想确实白人”,痛斥他是华教史上的千古罪人。
动荡时代的历史抉择,是对或错?抑或是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百分百的错?无论如何,李光耀当年的铁腕政策也确实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赞誉声中,也背负一生的骂名。
翻阅《李光耀观天下》其中13页叙述马来西亚的篇章,不得不说虽然马新两国当年因了解而分开,以李光耀对马来西亚的了解,甚至比大马的在位领袖看得更透彻。
9月16日是马来亚半岛、新加坡、砂拉越和沙巴的参组马来西亚纪念日,这一天也是李光耀的生日,但在参组的两年后,也即是1965年的8月9日成了马新分道扬镳的日子。
也在每年的这一天,都会不自觉地自问:“如果’砂拉越和沙巴当年也追随新加坡的步伐,今天的砂拉越和沙巴是境况不如眼前,还是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
长年旅居新加坡的砂拉越之子感叹,上天只赐给新加坡空气、水和有限的国土,而上天厚赐砂拉越乃至大马富饶的资源,但两地发展面貌的极大差别,让人见证后天的努力确实可以改变一切。
《李光耀观天下》一针见血的分析,刺痛了很多人的心,却不得不承认这是无法回避的残酷事实。
李老说,英国人在离开时给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留下大致相同的遗产,两国在后殖民时期的发展水平也旗鼓相当。但是,两个国家在1965年以后选择的道路却是迥然不同。不必赘述,对照当前的景象,两国无论在形象和软硬体上的比较,只能用天壤之别来形容。
翻阅砂拉越的历史,短暂77天的独立,也予人无限的唏嘘和想象。
如果,砂拉越和沙巴当年也步新加坡的后尘,今天的砂沙会不会是富甲一方?
如果,短暂的独立不是历史篇中的一个小章节,单凭丰富的天然资源,辽阔的土地,砂拉越的成就或许已经超越新加坡。
如果,砂沙享有的自主权不限于20条款,享有比今天更多的自主权和更大的话语权,砂拉越今天或许无须苦苦还在争取提高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税,仰仗中央行事。
如果……,还是理智、清醒地告诉自己,别再如果,也没有如果了。历史,从来没有如果,也没有回头路。
李光耀的离去,让人感叹的岂止是强人从此告别,从连篇累牍的发展事迹到个人的内心故事,从艳阳下排起长长的吊唁人龙,从岛国人民哀伤的神情和夺眶泪水中,我们看到的是自惭形秽的身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